液冷储能2025年渗透率将达45% 温控供应链需求拉升!

发布日期:2022-10-18 浏览次数:720

温控在储能系统成本中的占比约为3\%-5\%左右,但对系统整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庆节前,储能温控板块的同飞股份股价涨幅达20\%。而不久前,特斯拉的Megapack起火,引发行业热议。温控技术作为解决储能安全手段之一, 这是储能温控市场受关注的主要“动因”。而储能赛道受市场“热捧”也是细分赛道储能温控“迎风而起”重要原因之一。

据GGII预测,2025年国内储能温控出货价值量将达到 165亿元;液冷温控方案在未来将成为市场主流,2025年预计市场渗透率达45\%。液冷在2025年占比将达到45\%左右,则为74.25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储能温控是储能系统安全性保障的关键一环,其主要用途是将储能电池设备温度保持在合理区间。

相较于精密温控、新能源车温控、工业温控行业,目前储能行业属于发展初期。GGII也认为,中长期市场将集中于非标化优势明显和具有差异化技术的企业。

目前参与储能温控的企业主要有三类,分别是数据中心温控企业、工业冷却设备企业、汽车温控企业。

在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多家具备制冷技术的公司纷纷切入储能温控赛道。目前A股储能温控领域的公司中,布局液冷技术路径的公司主要为同飞股份、英维克、高澜股份、松芝股份、奥特佳等企业。

其中,同飞股份主要从事工业制冷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的主要产品可分为液体恒温设备、电气箱恒温装置、纯水冷却单元和特种换热器四大类。英维克是国内较早涉足电化学储能系统温控的厂商之一,已经为众多国内储能系统提供温控产品。

液冷脱颖而出

储能系统的冷却方式有空气冷却、液体冷却、相变材料冷却、热管冷却等几种方式。

当前行业以风冷和液冷为主。风冷受益于技术经济性更优、可靠性更高占据较高渗透率。液冷相比风冷有电池包温度更低、运行能耗低、电池热失控风险低、投资成本更少的四大优势。热管与相变冷却散热性能好,但成本高,仍处实验室阶段。

未来随着储能能量和充放电倍率的提升,中高功率储能产品使用液冷的占比将逐步提升,液冷有望成为未来主流方案。尤其随着储能系统向大容量、高能量密度发展,液冷系统渗透率将显著提升。

在液冷领域具备积累、与主流储能系统集成商、主流电池厂商具备共同研发经验或者具备良好合作基础的厂商包括同飞股份、英维克、高澜股份,松芝股份、申菱环境、科创新源、飞荣达等。

从目前各大厂商提出的方案来看,液冷方案较风冷方案可以实现电池寿命提升20\%以上,能耗减少20\%以上,电池温差3摄氏度以内。液冷作为中长期技术方案,市场渗透率或将逐步提升,2025年市场占比有望达到45\%左右。

主流系统集成企业也纷纷布局液冷产品,采用液冷方案成为行业趋势。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起,宁德时代、比亚迪、阳光电源、远景能源等十几家储能厂商陆续推出液冷产品,加大液冷方案推广力度,2021年密集的发布了采用液冷温控方案的产品。

0001.png

温控为何重要

温控系统对储能的安全、效率、寿命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2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通知》,从政策层面明确要求强化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各单位对储能安全的认知意识、落实各主体的责任,并从设备选型、施工、并网、运维这些环节层层保障落实储能安全。政策驱动市场需求,储能温控等安全管理环节将迎来加速发展期。

温控系统可将储能电池设备温度保持在10-35℃合理区间,有效防止热失控,是储能系统安全性保障的关键一环。此外,温控通过降低电池间温差,延长寿命衰减。储能温控的行业壁垒主要体现在温度控制能力、产品定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方面。

双碳目标下,风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张,为有效促进新能源电力消纳,大规模高容量的储能电站加速释放,热管理系统作为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益于储能装机容量增长,储能温控市场规模或将持续扩张。

温控市场特征

由于温控技术具有技术可迁移性,储能业务布局早且业务种类全面的温控企业具有先发优势。同时温控业务定制化属性强,切换应用场景成本高,导致用户更换厂商意愿低,粘性高。因此短期来看,温控市场先发优势为关键因素。

这意味着,抢占初期市场的未来几年,将是储能及其温控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

同时,由于液冷赛道为主流趋势,所以在液冷和户外应用场景有技术和经验积累的企业或更容易在市场中取得领先地位。

但目前直接液冷技术尚不成熟,间接液冷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对流道数量、流量、流速等进行定制化设计,不同项目和集成商的热管理方案存在较大差异,如液冷板式液冷系统关键零部件,需要在制造前与客户联合开发设计,确认选型与配套,产品成高度定制化,因此下游客户会倾向于选择具备液冷板设计能力的厂商。

因此,对于温控设备企业而言,其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定制化能力,以及对热管理了方案的长期的经验和技术积累。GGII认为,中长期市场分布将集中于拥有更成熟定制化设计、非标设计更优且产品性价比更高的企业。

(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储能”ID:weixin-gg-ess)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网络;本站致力于好文推送,基于分享目的转载,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资料仅供私下交流学习使用。

返回顶部